原创

最近读书情况


最近主要读了两本心理学相关的书籍, <影响力>和<思考快与慢>. 下面说说自己对这两本书的理解.

先说<影响力>, 书里总结了能对人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方法, 并形成了七条规则, 对应每一章的内容. 个人感觉能够懂得这七条规则, 就能识别世上大多数的骗局. 自己总结下来的七条规则如下:

小恩小惠收买人
互惠互利惹人心
坚守如一成刻印
社会认同筑股力
投其所好谋大利
权威背书无质疑
物以稀贵看裨益

很多有影响力的事件大部分都能归于上述的七条规则, 书中也给出了破解影响行为的方法.

在购买重要商品(如车, 房子)时, 需要跳脱被别人影响的圈中, 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 然后再进行. 本人在购买房子的时候就因为害怕失去定金, 从而导致买了一套不和心意的房子, 而且在那时本人处于全新的环境, 周围有很多买房的人, 从而造成房子很火爆的假象, 也影响到了本人的购房行为.

再说<思考快与慢>, 书里对人类的思考方式进行分类, 系统1是直觉性思维, 能够快速得出判断的系统; 系统2是长思考思维, 能够通过运用逻辑推理或其他方式得出判断的系统, 并且系统2的思考可以转变为系统1的思考.

本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悟. 当认识一个新单词时, 系统2需要思考学习该单词的解释和用法, 当使用或接触该单词时间长后, 就能够用系统1直接给出单词的解释和用法. 体育锻炼也是, 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肌肉记忆, 能够在激烈的对抗中直接给出反应.

书中讨论了人类在决策时的一些行为, 比如回答一个比较笼统的或不确定性的问题时, 人类会潜意识地利用代表性和偏见性进行判断, 如果问题中有锚定的话, 更容易给出锚定值范围的答案.

人类在根据概率判断时, 有时不会考虑概率的基数. 比如考古学生中有50%是带眼镜的, 而文学学生中有20%是带眼镜的, 那么戴眼镜的学生中是文学学生的多还是考古学生的多呢? 系统1一看考古学生中一半都是, 而文学学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, 因此认为戴眼镜的学生中考古的学生多. 但事实并非如此, 考古学生人数基数本来就小(假设是100个), 而文学学生的人数基数则大一个或两个数量级(假设是10000). 这样一算, 考古学生中有50人是戴眼镜的, 而文学学生则有2000人是带眼镜, 显然戴眼镜的学生中文学学生的多.

书中也给出了人类对数值感知心理上的不对等, 比如百分成绩, 1到59分基本归于一类属于不及格, 也就是说靠1分和靠59分在心理的感知基本上是一致的, 但考了60分则大不相同, 59分和60分之间的一分之差却在人类心理中的地位是大相径庭的.

书中也讨论了人类在面对风险时的决策行为, 当能够得到奖励时, 人们会选择确定的事; 当能够造成损失时, 人们会选择冒险. 比如在有85%的概率能得到1000元和一定能得到800元之间, 人们会选择一定能得到800元, 即使85%概率得到1000元的期望(850元)大于800元. 比如在有85%的概率损失1000元和一定会损失800元之间, 人们会赌一把, 选择有85%的概率损失1000元.

书中讨论了很多人类有趣的决策行为, 给本人相当多的启发和思考. 系统1和系统2这种快慢结合的思考方式能够用于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, 现在很多的语言大模型都有相应的思考模型.

人生感悟
AI学习
  • 作者:lzlg520
  • 发表时间:2025-08-06 12:26
  • 版权声明:自由转载-非商用-非衍生-保持署名
  • 公众号转载:请在文末添加作者公众号二维码